找到相关内容20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‘青年的佛教’导读’

    显然是能谈会说的。   她说:“善财!我所证得的离欲际解脱门。凡欲心所缠的众生们;到我这里来的,我都为他们说法,使他们离去贪欲。欲心所缠的众生,不问他见我的,与我谈话的,执我手的,升我床座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257483.html
  • 由呼吸觉观身心—切活动现象而通达大道

    如实知道。乐无欲觉、苦无  欲觉、不苦不乐无欲觉时,都如实知其  觉。应如是观内觉如觉,观外觉如觉,  立念在觉,有知有见,有明有达。  参、观心如心念处:  有欲心欲心、有恚无恚、有痴无  痴、有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965784.html
  • 利益众生九种观察之记要

    观察众生之种种欲心。 本来众生的种性、根据、思想、欲心等不可思议,但是总述在八种之内: 1.想要善趣及解脱的因和果,但缺乏胜解心的种性; 2.想要天人安乐享受的因和果; 3.想要声闻道和果; 4.想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791031.html
  •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发心之对观

    而此正点明实践过程“增上意乐”的必要性。  (三)发心的实践基础:  宗喀巴讨论及诠解诸大论师的见解之后,主张:心与“为了利他  而欲求圆满菩提”的欲心所相应而发起,即是发心的定义。29在无著  和...心上而已。亦即主要仍是在于心的意  识上言发心。狮子贤亦主张:欲心所只是假名,心才名符其实。意即  有助伴思心所的“心”是发心,能发起自他二利的是心(缘想自他二  利)。  (四)小结:  综观以上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571322.html
  • 窒欲(丁福保编纂)

    好话。偷香窍玉,机关不止千般;卖俏行奸,流毒直兼数世。庸夫俗子,为之诳惑,学士文人,亦遭引诱。方谓风流俊逸,才子思得佳人,岂知德损行亏,衣冠已同禽兽。欲心方炽,岂能再顾纲常;恶缘既成,何暇更惜身命?皆...   周思敏曰:“人生天地间,圣贤豪杰,在乎自为。然须有十分精神,方做得十分事业。苟不先于年富力强之时,除去欲心,节省欲事,以保守精神,筑好根基,则虽有绝大志愿,想做绝大事业,往往形空质朽,神昏力倦,...

    【清】丁福保编纂(宁波、吉利、傅雪沙整理)

    |戒淫|邪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333243200.html
  • 说僧过恶就是毁谤三宝 犯大重罪

    ,还要必须在比丘的僧伽里面。你看要举比丘的罪要多么繁琐的手续。约束在时空的架构上,一定必须在比丘僧团内,其他人不够资格的。   修学佛法,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,修正自己的欲心、妄心、贪心和燥心,看不...

    温泉

    口业|说僧过|三宝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832339799.html
  • 说僧尼是非过恶即犯无量重罪

    内,其他人不够资格的。   修学佛法,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,修正自己的欲心、妄心、贪心和燥心,看不贯别人那就证明你的修养不够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不管他如何不好,一但佛性显现,就会彻底觉悟。在还没有...

    慧律法师主讲

    |说僧过|三宝|护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2404432348.html
  • 四念住“十六次第”之南北传经义对照

    知有上的心為有上的心,了知无上的心為无上的心;了知专一的心為专一的心,了知不专一的心為不专一的心;了知解脱的心為解脱的心,了知未解脱的心為未解脱的心。」而 DA.98略有不同:「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。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549342.html
  •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

    五种辛,熟食发淫,生啖增恚。’食用五辛秽浊的气味,易增长人们的欲心,辛烈的感觉,又会增加人们的嗔怒,即使能宣说佛法,十方天仙也都赚其臭秽,悉皆远离,於是此人的福德因缘日渐消薄,道业也难以成就。所以人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651804.html
  • 儒佛道的境界说

    ,即感性经验层次和超验(先验)的形上层次。但不像西方哲学那样,分为两个对立的实体或截然不同的世界。  前期儒家有“本心”与“欲心”、“道心”与“人心”、“未发”与“已发”之分。认为人人都有道德本心,...

    蒙培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052030.html